手机版 欢迎访问中国养老信息服务网(www.qinhuangdao-seo.com)网
家家有老、人人会老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各地实招频出。最近,这个地方的养老服务,上了人民日报。
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,浙江宁波进行了探索:开办老年食堂,让老人就近吃上干净卫生、便宜丰盛的饭菜;将闲置的建筑改造成养老服务中心,老人可享受健康食堂、慢病管理、康乐活动等各类服务;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依托数据信息和先进的技术设备,防止意外发生,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。
开设老年食堂 方便居家养老
中午到了饭点,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的“孝膳堂”老年食堂又热闹起来,50多名老人正在这里就餐,菜品还挺丰盛的。
2017年7月,蒋家池头村办起老年食堂,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。每人每餐只需4元,90岁以上老人每餐只需3元。
开办3年多来,这里人气越来越旺,就餐人数增了一倍。
为啥要办老年食堂?
食堂负责人杨亚凤道出原委:村里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300人左右,占村总人口四成。不仅如此,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。过去,他们一日三餐总是将就,影响身体健康。
经费如何解决?
杨亚凤介绍,食堂采取的是“政府补一点、村里贴一点、社会捐一点、个人掏一点”的方法,确保可持续运营。每年由上级民政部门补贴7到10万元,村委会补贴十余万元。
这两年,“孝膳堂”的运作模式在奉化当地遍地开花,已在31个行政村试点运行,还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推广。
打造养老中心 提供多元服务
前不久,位于宁海县黄坛镇榧坑村的一幢3层闲置教学楼经过改造,成了黄坛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。运营时间虽不长,已吸引来60多名老人。
83岁的村民胡福女说
我患有高血压,儿女又不在身边,听说村里建起养老服务中心,孩子便给我报了名。有床位能入托,这下吃饭、康复都不用愁了。
其实,胡福女的问题也是黄坛镇面临的养老难题。榧坑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学生都到镇上去读书,榧坑村的双峰学校被闲置下来。
村里有不少留守老人,镇政府合计,能否把闲置学校改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?
榧坑村是黄坛镇双峰片区最大的行政村,若把养老中心建在这里,可以辐射周边11个村的近2000名老人,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,还能缓解养老难题。
由政府投资490万元进行改建,去年11月,该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落成。
中心聚焦颐养、活动、旅居三大服务,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食堂、慢病管理、康乐活动、上门探访等各类服务。
眼下,宁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乡镇(街道)全覆盖,老年助餐配送服务覆盖2871个村(社区)。
依托先进技术 发展智慧养老
去年12月26日上午7时,江北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接到一则系统预警信息。信息来自慈城镇勤丰村凌巧生老人的“照护宝”,提示“ 长时间未发现老人活动信息,请立刻联系老人”。
平台工作人员徐茹静随即拨通了老人的电话。“好在只是虚惊一场。”徐茹静说,原来,凌巧生家中的“照护宝”红外线传感器电源插头脱落,传感器长时间未监测到活动信息,便自动向平台发送了预警。
“照护宝”是啥?
2017年,江北区政府投资20余万元,为符合条件的80周岁及以上困难、独居、半失能、空巢老人家庭安装“照护宝”紧急呼叫设备,可以监测老人活动轨迹、煤气泄漏、烟雾等情况。设备通过移动网络,将数据传输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。如今,这项服务已延伸至江北区的所有村镇。
快速灵敏的背后,是信息综合、智能服务、监管评估等多效合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。据介绍,平台集纳了街道(镇)分散统计的老年人信息,以及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和31项为老服务事项。
目前宁波正加快推进全市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,为开展养老行业监管和养老公共服务提供技术支撑。依托先进的物联网、5G、云计算等技术,5G养老院也将在未来投入使用。
您觉得这样的养老服务怎么样?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。
图文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。
带您了解 最新潮的养老方式
安心养老 不必东奔西跑
尽在快乐爸妈 优选享老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